这位山大老师,为新能源系统控制拓荒引路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华儿女 Author 华南
大国良师 | 张承慧:
为我国新能源系统控制拓荒引路
逾三十年深耕新能源控制领域
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关键技术研发
再到重大工程应用
直至将人工智能与新能源融合
并提出“元能源”概念备受国内外关注从大漠深处初建的光伏电场到此后迅猛发展的风、光等新能源场景张承慧作为我国新能源系统控制领域的带头人和开拓者“新能源发电系统优化控制”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直面新能源高可靠并网、高质量供电、高效率利用的重大挑战攻克一系列新能源系统控制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难题亲历中国新能源系统控制体系理论与产业化发展的崭新历程
2024年6月,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坚守者
“科研不是跟一时之风,
而是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张承慧与新能源的缘分始于1988年那时,他刚从山东工业大学(后与山东大学合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新能源领域在中国还属于新生事物新能源系统控制更是鲜为人知他关注到
能源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物质基础
对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
至关重要
因此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后“弃热选冷”放弃了当时控制论领域诸多的热门方向选择当时不被看好以新能源控制研究为主的“电气自动化”教研组义无反顾地开拓了新能源系统控制研究领域并将此作为终生追求
我国风光新能源场站建设以集中式(大容量)为主风能、太阳能资源主要集中在远离负荷中心的地区只有将新能源并入电网这一公共资源的配置平台才能传得远、用得广实现大规模开发和高效经济利用
“但我国新能源发电的生产和使用是东西部地区错位的,西部所生产的电能难以在本地区消纳。因此风光新能源大多接入高压输电系统远程输送到东部高用电量地区。”
张承慧需要突破的第二个点
就是研发高效功率变换单元“有时实验要做很多次才能成功有时还面临风险但是,不论怎样这都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高性能光伏发电系统
关键控制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开拓者
“做好前瞻性研究和技术储备
当国家和产业实践需要时
我们的成果就管用”
能源安全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需求压力加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一系列挑战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飞速发展的时代和国家的迫切需求
再一次将重担压在张承慧的肩上
他介绍到
随着大量新能源电源和新型负荷接入
电力系统面临
电网电压波动、波形畸变
等一系列电能质量控制新的挑战
而在这个领域
国外设备曾长期垄断中国市场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
张承慧带领团队又出发了
张承慧指导研究生科研工作
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测试与控制新技术开创了我国领跑全球储能控制技术与产业新格局实现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被誉为“应对全球碳中和战略的中国方案”这一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张承慧为第一完成人
张承慧因在新能源控制领域的杰出贡献202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2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2023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和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耕耘者
“搞好本科教学
是一所大学一个学院的最大良心”
自1981年9月考入学校电机工程系张承慧从此再未离开从学生到教师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他已经在山东大学躬耕43年张承慧培养人才从不拘泥传统
讲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在重视专业学习的同时
他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倡导并实施了
“知识学习” “能力培养” “人格培育”
由低到高三层面的培养体系
提出了“实干”“表达”“表现”
的素质培养要求和成才之路
2016年,张承慧担任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他常说“办好本科教育是一所大学一个学院最大的良心”他大兴“严谨治学,大爱执教”教风重视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着力打造优质课程仅2023年,学院便有自动控制原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机器视觉感知与智能识别虚拟仿真实验3门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课程新增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
推荐阅读:
素材来源 | 中华儿女
文 | 华南 吴子昂
编辑 | 王嫣然 高泽鑫
责任编辑 | 苗立群 刘泊宁
审核 | 林竹 冯刚 孟丽